替代性创伤用来描述个体因为目击创伤场景之后,体验到了超出自身耐受极限的情绪体验,从而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。
新年过后,新冠疫情时有反复。看着波动的新增人数、开始全员核酸、小区封闭、有的城市按下暂停键,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点复杂。我们的很多旅行计划搁置,行程无法确定,给工作、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。
虽然如此,我们依然努力地在各种不确定中试着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稳定空间,慢慢前行。直到3.21空难事件的到来。
突如其来的空难事件给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情绪扰动。它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我们努力营造的内稳态。个体的渺小感、人世间的无常感、对生命的不可掌控感等体验瞬间将我们淹没。
朋友圈转发悼念、网友自发在事发现场送上的鲜花、新闻采访中家属的述说,那些鲜活的人生故事,都让我们感同身受。
我们都被代入其中,情绪体验不断被唤起。但在这时,我们也需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,留意替代性创伤的产生。
什么是“替代性创伤”?
替代性创伤(vicarious traumatization,简称 vt)这一概念最早由mccann 和 pearlman (1990) 提出,用来描述个体因为目击创伤场景之后,体验到了超出自身耐受极限的情绪体验,从而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。
这一概念最初多指向帮助他人的专业人员、如警察、消防员、医生、社会工作者等。这些专业人员因为长期接触经历创伤事件的人群,受到该人群的影响,自己也体验到了类似的创伤反应。
替代性创伤是由同理心引起的创伤体验,是一种与他人的痛苦相联结的感觉。当我们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视角上,就仿佛我们是他们的一部分。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世界,也体验到了他们的情绪。它是一把双刃剑,使我们可以体验和照顾到他人的身体及心理体验,但同时,也容易使我们的自身受到影响。
随着现代资讯越来越发达,信息的传播与获取便捷而迅速。在重大灾难面前,详尽的报道充斥着世界的每个角落。每个人都有可能因为对受灾者怀有同理心而出现创伤反应,并产生替代性创伤的体验。
替代性创伤的影响
个体被暴露在他人的创伤事件中,有时会产生一系列心理、生理及社会反应。这些反应通常会给个体带来短期的,难以控制的创伤性症状表现。
这些表现在心理层面通常体现为内心的混乱。如感受到紧张、愤怒、无助、困惑、矛盾、悲伤、担忧等情绪体验。身体层面通常体现为心动过速、食欲不振、无法入睡、易怒或注意力不集中等。
社会层面则通常会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、其对社会的信任感、对世界基本信念的安全感等来降低个体的人际弹性,甚至使个体产生孤立,退缩等行为,从而影响个体与他人的互动方式、人际关系。
我们应该如何应对?
替代性创伤是由于我们的同理心带来的一系列短期的心理、生理及社会反应。只要我们不被频频的暴露于这些创伤事件中,我们自身的情绪调节功能会自然的启动,并将我们生理基础的情绪反应慢慢的拉回到内稳的状态。
然而,就算这些只是短期的反应,体验依旧是非常不舒适的。那么,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来应对呢?
1. 对情绪的接纳
在体验到他人的创伤情景之后,我们会变得不安,体验到一系列的负性情感体验。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。我们需要告诉自己,这些情绪对我们没有害处,它们只是短暂的,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。
一系列实证研究表明,在接纳了自己情绪体验的基础上,我们会自动化地启动诸如认知重评、问题解决等情绪调节策略,把在情绪脑控制下的我们慢慢切换到允许一部分理性脑上位。
这时,也许我们会看到我国的民航业已经11年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故了,飞机其实是最为安全的交通工具。空难中的遇难者及他们的家属确实很不容易。我们在情感上离他们很近,但空难离我们很远。生活中确实有无力,但基本是可控的。
2. 和创伤事件拉开距离
一项针对社会工作者的研究显示,将自己与创伤事件进行隔离,可以降低替代性创伤,并增加复原力(méndez-fernández et al., 2022)。所以,当我们感受到自己已经受到了创伤事件的影响时,我们可以通过认识和维护自己的界限,把自己和创伤事件拉开距离。
首先在数量上,我们可以限定自己浏览相关信息的时间,特别是不要在长时间独处时,或在睡前进行浏览。
其次在深度上,听到遇难者的故事,看到相关的文字、视频等通常会激活我们的创伤体验。我们可以选择忽略部分推送的内容,只看标题了解事件的走向,而不去点开或细看带有刺激性图片及视频的报道。
3. 找到调节自身情绪的方式
依恋纽带通常是我们面对威胁时最大的保护。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,也可以是一些物品或行为方式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生活中慢慢找到,并培养出一种依恋关系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。
我们可以通过和家人,朋友的倾诉来积极寻求情感与支持,也可以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,如看电影、做手工、锻炼身体等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。我们还可以通过吃顿好饭、睡个好觉来进行自我照顾,让我们情绪得到放松与平衡。
4. 寻求专业帮助
人类最痛苦的体验莫过于爱与失去。有过类似经历的个人创伤史会增加个体的脆弱性,是替代性创伤的易感因素。同时,个体自我内聚性的不稳定也会使情绪容易在某一类体验中被激活。
如果你觉察到经历了他人的创伤事件后,自己情绪的强度及持续时间长久的不能消退,或是你的情绪总是被某一类情景触发。如果你已经试过自我调节的各种方式,却发现它们帮助不大,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本文由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转载供稿
请输入验证码